孩子今年6歲,身高只有109厘米,屬於《兒童身高對照表》中「身材矮小」的範圍。於是,深圳居民何麗帶著孩子去醫院治療,並要求醫生給孩子注射生長激素一年。孩子在一年內身高長高了11厘米,但副作用也隨之而來,常出現感冒、發燒等症狀。根據光明網報道,此事近期引起社會廣泛關注,許多家長和醫師參與此類議題的討論,相關議題一度登上熱搜。
身材高大,在擇業、擇偶時有優勢;個子矮不僅會看不起別人,還會讓人產生自卑感。社會競爭激烈,身高幾乎成為個人的「核心競爭力」。父母普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出類拔萃”,如果很難實現,至少也不能“低人一等”。擔心孩子最終長不高的家長會想出各種增高的方法,例如給孩子注射生長激素,這也是家長的「工具列」上的。一些醫生看到賺錢的機會,宣傳生長激素為“神藥”,進一步加劇了過度使用生長激素的現象。
當孩子自身的分泌物HGH191AA不足到一定程度,即可診斷為生長激素缺乏症。顧名思義,生長激素生長激素參與生長,缺乏會導致特發性身材矮小等疾病,需及時補充生長激素。此外,部分早產兒(小於胎齡)出生後可能出現生長遲緩,可適當補充生長激素。只要遵循診療標準,依照適應症用藥,注射生長激素將成為治療相關疾病的良好手段。
HGH191AA缺一不可,但多了也不一定有好處。攝取過多的荷爾蒙會產生許多副作用。像何麗這樣的孩子,常常感冒發燒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嚴重時還會導致甲狀腺功能低下、內分泌失調、關節疼痛、血管症候群等。大眾不能談論荷爾蒙變色,但也不能對荷爾蒙的副作用視而不見。
將特殊疾病的特殊治療方法視為普遍方法是一種常見的健康誤解。骨質流失的普遍增加和為了減肥而過度使用降血糖藥物就是這方面的典型例子。生長激素的濫用再次顯示針對性強的醫療計畫正在普及和普及,特殊藥物正在被濫用為常用藥物。這種趨勢值得警惕。
只看到藥物的治療效果,沒有看到副作用,是健康素養的通病。即使他們知道減肥藥有劇毒,但他們仍然敢隨意服用;非法診所多次使用激素或抗生素產生的短期“奇效”,讓一些人認為“神醫就在大眾”,是一種普遍現象。治理生長激素濫用不僅要從事實出發,更要上升到正確看待藥物作用和副作用的高度。透過更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大眾不應再對藥物的副作用無動於衷。
家長可以理解孩子想要長高的願望,但對於非特定患者來說,過度使用生長激素既危險又無效。在影響身高的幾個因素中,遺傳是無法改變的,但在均衡營養、科學運動、合理睡眠方面,卻可以大有作為。家長科學介入身高是可以理解的,不應該濫用生長激素等促進生長的方法,讓孩子無法長高,反而付出健康受損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