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今年6岁,身高只有109厘米,属于《儿童身高对照表》中的“身材矮小”范围。于是,深圳居民何丽带着孩子去医院治疗,并要求医生给孩子注射生长激素一年。孩子在一年内身高长高了11厘米,但副作用也随之而来,经常出现感冒、发烧等症状。据光明网报道,此事近期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众多家长和医生参与此类问题的讨论,相关话题一度登上热搜。
身材高大,在择业、择偶时有优势;个子矮不仅会看不起别人,还会让人产生自卑感。社会竞争激烈,身高几乎成为个人的“核心竞争力”。父母普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出类拔萃”,如果很难实现,至少也不能“低人一等”。担心孩子最终长不高的家长会想出各种增高的方法,比如给孩子注射生长激素,这也是家长的“工具栏”上的。一些医生看到赚钱的机会,宣传生长激素为“神药”,进一步加剧了过度使用生长激素的现象。
当孩子自身的分泌物HGH191AA不足到一定程度,即可诊断为生长激素缺乏症。顾名思义,生长激素生长激素参与生长,缺乏会导致特发性身材矮小等疾病,需要及时补充生长激素。此外,部分早产儿(小于胎龄)出生后可能出现生长迟缓,可适当补充生长激素。只要遵循诊疗标准,按适应症用药,注射生长激素将成为治疗相关疾病的良好手段。
HGH191AA缺一不可,但多了也不一定有好处。摄入过多的激素会产生许多副作用。像何丽这样的孩子,经常感冒发烧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严重时还会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内分泌失调、关节疼痛、血管综合症等。公众不能谈论激素变色,但也不能对激素的副作用视而不见。
将特殊疾病的特殊治疗方法视为普遍方法是一种常见的健康误解。骨质流失的普遍增加和为了减肥而过度使用降糖药物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例子。生长激素的滥用再次表明针对性强的医疗项目正在普及和普及,特殊药物正在被滥用为常用药物。这种趋势值得警惕。
只看到药物的治疗效果,没有看到毒副作用,是健康素养的通病。即使他们知道减肥药有剧毒,但他们仍然敢随意服用;非法诊所多次使用激素或抗生素产生的短期“奇效”,让一些人认为“神医就在大众”,是一种普遍现象。治理生长激素滥用不仅要从事实出发,更要上升到正确看待药物作用和毒副作用的高度。通过更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公众不应再对药物的毒副作用无动于衷。
家长可以理解孩子想要长高的愿望,但对于非特定患者来说,过度使用生长激素既危险又无效。在影响身高的几个因素中,遗传是无法改变的,但在均衡营养、科学锻炼、合理睡眠方面,却可以大有作为。家长科学干预身高是可以理解的,不应该滥用生长激素等促进生长的方法,让孩子无法长高,反而付出健康受损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