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热门的靶向药物受到资本的青睐。国内药企相对集中于EGFR、PD-1/PD-L1、HER2、CD19、VEGFR2等靶点药物的研发。其中,EFGR研发公司60家,HER2研发公司33家,PD-1/PD-L公司155家(含临床阶段和上市)。
同一个靶点的药物研发,造成了只有少数几家企业能满足市场需求,却有几十家企业竞相竞争的局面。药物同质化明显,疗效提升不明显,先天有限的临床资源会导致其他抗癌药物的入组进度较慢。
其中,资本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总是更容易成功。”程杰认为,由于资本对风险的厌恶,加上我国的基础科研水平还有待提高,对于这些投资者来说,投资一些成熟的、已经盈利的有能力的公司更有保障。
国内的创业者也更倾向于开发机制明确、靶点明确的分子,可以做成药物。
这种抄袭别人成功案例的行为更像是“守株待兔”,但“兔子”似乎并没有那么容易被再次捡到。
扎堆投资热门标的药企。最终,众多企业展开竞争,企业利润率下降。药物上市后,研发成本回收出现问题,良性循环难以为继。结果是,原本可以“高附加值、高利润”的领域,变成了“过度投资、产品同质化”的严重价值洼地。如果说新药研发是同质化竞争,速度是关键。注意两个“3”,也就是3年。首剂上市时间不超过3年。前3个品种超过这个范围,临床价值就大打折扣了。 ,往往不到原药的1/10。国家药监局多次告诫同质化竞争,科创板上市标准第5条多次强调创新。这似乎还不足以调动大家的热情。事实上,欧美发达国家扎堆的现象可能已经出现,但目前国内很少有这么高比例的同质化竞争。学费太高,价格太高,让人无法平静。